继承的应用-截面特性求解
本例主要基于闭合截面的例子讲如何合理应用python中的继承。 对于由闭合多段线形成的截面,其基类可写为 class 多段线: # 对于一个多端线而言,初始化需要得到节点坐标……
与学校合作的一个项目中,钢管束制作完毕后,履约部要求指定防腐油漆做法。那么具体该则么指定呢?
想起来对这个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这里顺便梳理一下。先来理一下这个逻辑。
依照万郡三期的一份结构总说明:
有涂装要求的钢构件制作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进行除锈处理,除锈等级为Sa2.5,现场补漆部位,应用风动或电动工具 除锈,除锈等级应达到St3级。 无涂装要求的钢构件制作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进行除锈处理,除锈等级为Sa2.0。 有涂装要求的钢构件表面(除上铺楼承板的钢梁上翼缘上表面外)除锈后应刷涂环氧富锌底漆两道70μm,环氧云铁中间漆一道60μm,再进行防火封闭。室外、卫生间内、地下室内构件表面及底部两层钢管束外墙外侧需增加两道环氧面漆,干漆膜厚度70μm,再进行防火封闭。
然后在另一份股份钢管束试验楼的加工图总说明中亦出现了上述这一段。
也就是说:理论上对于防腐做法应该是在结构设计时规定的,这个也符合《钢结构设计标准》3.1.13条相关规定:
钢结构设计文件应注明……、钢结构最低防腐蚀设计年限和防护要求及措施。
然后在加工图设计时依照此规定。并且增加了:
大气环境对建筑钢结构长期作用下的腐蚀性等级为Ⅱ级,防腐蚀保护层设计使用年限15年。防腐蚀涂层与钢铁基层的附着力不低于5MPa。
那么对于这次的试验钢管束设计中在加工图阶段也应该进行相关的说明,或者出一份更详细的总说明,或者在每张图纸中进行说明。
解决了这个程序性的问题,下面一个问题就是该如何确定防腐要求。
在上述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写道的设计依据是包括《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JGJ/T251-2011,应该也就是按照其中的规定来的。
首先对于厚度依据设计使用年限及腐蚀性等级确定保护层厚度,然后保护层由底漆、中间漆、面漆等组合而来,规程中也给出了相关组合推荐(附录B)。
但是还是有几个问题:
(1)防腐蚀保护层设计使用年限看起来最大也就只有15年,那15年以后怎么办?
(2)钢管束标准里写着:
那么就有个问题,按照这个标准,实际上是可以不做面涂层(即面漆),那为什么还是做面涂层的呢?询问做材料方面的同事说是环氧云铁中漆是一种混合物,应该就是环氧树脂和云铁的复合材料,而面漆就环氧树脂了,相应的面漆应该更便宜些,所以更自然的,变成了做面漆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对于试验而言,防腐蚀保护层设计使用年限短,腐蚀性也不强。依照防腐蚀规程中表3.3.5保护层厚度可取120mm就差不多足够了。再依据附录B其推荐的就是不做中间漆了,就底漆和面漆组成。不过并没有在此情形下底漆使用环氧富锌之类的做法。参考过往例子,是做了两道100的环氧富锌底漆,看起来应该也差不多了。
(1)环氧是什么
环氧是指在有机物里碳链中间加入氧原子,比如最常见的环氧乙烷(CH2-O-CH2)两个碳链在一起组成一个三角形。
但是在《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JGJ/T251-2011附录B里,对于面漆直接采用了环氧这一说法,询问同事说是应该就是指环氧树脂。看起来标准也不够严谨。
(2)除锈等级
这里的Sa2.5、St3不同在于除锈方法,具体规定是在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8923.1。St3是手工的除锈,多用于现场补漆。
参考资料:
1 钢结构防腐涂料标准 - 百度文库 (baidu.com)